1. 产品概述
PANC-1/GEM细胞是基于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-1构建的吉西他滨(Gemcitabine)耐药株,通过体外逐步增加药物浓度诱导获得。该细胞株广泛应用于胰腺癌耐药机制研究、化疗药物筛选及联合治疗策略开发,是探索胰腺导管腺癌(PDAC)治疗瓶颈的重要模型。
2. 鉴定与质量控制
- STR鉴定:经专业机构检测,细胞STR分型与标准数据库匹配,确保来源真实性。
- 支原体检测:支原体、细菌、真菌及酵母检测均为阴性,符合细胞实验无菌要求。
- 细胞特性:
- 形态:上皮细胞样,贴壁生长,部分细胞呈松散聚集状态。
- 来源:56岁白人男性胰腺导管癌组织,携带超三倍体核型(61-63条染色体)。
- 耐药浓度:最大耐受吉西他滨浓度为18 μg/mL(体外)或40-60 nM(体内)。
3.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
3.1 复苏与培养
- 复苏:
- 冻存管置于37℃水浴快速解冻,离心后重悬于不含GEM的完全培养基,接种至T25瓶或10cm皿,37℃静置2-3小时。
- 传代:
- 待细胞贴壁后,使用0.25%胰酶消化,离心后按1:2比例分瓶,初始培养基不含GEM,待细胞稳定(48-72小时)后逐步添加吉西他滨至目标浓度(如40-60 nM)。
- 冻存:
3.2 培养基配置
- 基础培养基:DMEM高糖(含1.5 g/L NaHCO₃),推荐GIBCO或iCell品牌。
- 添加剂:10%-15%胎牛血清(Gibco)、1%双抗、2 mM谷氨酰胺。
- 吉西他滨添加:最终浓度根据实验需求调整(如18 μg/mL或40-60 nM)。
3.3 注意事项
- 细胞脆弱期:复苏及传代初期需避免剧烈摇晃,换液时预热培养基。
- 耐药维持:若细胞生长缓慢,可暂时降低GEM浓度或切换至无药培养基恢复状态。
4. 研究意义
- 耐药机制解析:
- 揭示吉西他滨耐药相关通路,如UBR7-PRMT5轴调控糖酵解及免疫抑制微环境。
- 研究组蛋白修饰(如H3K27ac)和表观遗传调控对耐药的影响。
- 药物开发:
- 用于筛选逆转耐药的化合物(如PRMT5抑制剂DS-437)或联合用药方案(如PGG联合吉西他滨)。
- 临床转化:
- 模拟患者耐药肿瘤微环境,评估靶向治疗(如CDK4/6抑制剂)及免疫治疗的潜力。
5. 前景展望
- 精准治疗:通过该模型探索耐药标志物,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。
- 联合疗法:验证吉西他滨与天然小分子(如PGG)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协同效应。
- 临床前验证:支持新型药物(如溶瘤病毒、ADC药物)的体内药效评估及安全性测试。
6. 产品规格与技术支持
- 包装规格:T25培养瓶或1 mL冻存管(≥1×10⁶细胞)。
- 运输方式:干冰运输(冻存管)或复苏存活细胞常温运输。
- 技术支持:提供细胞培养视频、STR鉴定报告及耐药性验证实验方案。
总结
PANC-1/GEM细胞作为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研究的核心工具,为解析耐药机制、开发新型疗法及优化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平台,具有显著的科研价值和转化潜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