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原代细胞 > 原代细胞
小鼠骨细胞
产品名称:
小鼠骨细胞
产品编号:
P24321
产品类别:
原代细胞
生长特性:
贴壁生长
培养体系:
专用培养基
传代方法:
不增殖;不传代
细胞形态:
梭形、多角形
[价格]
规格 价格 库存
5×105cells ¥ 3500 3

产品详情

  1. 细胞简介:

    小鼠骨细胞分离自骨组织;骨组织的细胞成分包括骨原细胞、成骨细胞、骨细胞和破骨细胞。只有骨细胞存在于骨组织内,其他三种细胞均位于骨组织的边缘。骨细胞(Osteocyte)是人体骨骼中最主要的细胞成分。在成年人骨骼中,骨细胞占细胞总数量的90%~95%,大约是成骨细胞数量的20倍。骨细胞生长在骨骼内部的骨基质中。骨细胞的细胞体呈梭形或类圆形,位于基质构成的骨陷窝内。与神经细胞类似,每个骨细胞具有大量向外延伸的突触,而这些突触均位于由骨基质构成的骨小管结构中。通过这些突触,骨细胞能够与骨表面的细胞、周围其它的骨细胞进行“交流”。普遍认为,骨细胞起源于成骨细胞。在骨形成的终末阶段,成骨细胞将可能有3种不同的归宿:分化成为骨细胞、转移至骨表面成为暂不活动的成骨细胞、进入程序死亡过程(凋亡)。骨细胞为扁椭圆形多突起的细胞,核亦扁圆、染色深。胞质弱嗜碱性。电镜下,胞质内有少量溶酶体、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,高尔基复合体亦不发达。骨细胞夹在相邻两层骨板间或分散排列于骨板内。相邻骨细胞的突起之间有缝隙连接。在骨基质中,骨细胞胞体所占据的椭圆形小腔,称为骨陷窝,其突起所在的空间称骨小管。相邻的骨陷窝借骨小管彼此通连。骨陷窝和骨小管内均含有组织液,骨细胞从中获得养分。

  2. 方法简介:

    实验室分离的小鼠骨细胞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制备而来,细胞总量约为5×10⁵cells/瓶。

  3. 质量检测:

    实验室分离的小鼠骨细胞经骨钙素免疫荧光鉴定,纯度可达90%以上,且不含有HIV-1、HBV、HCV、支原体、细菌、酵母和真菌等。

  4. 培养信息:

    培养基 含FBS、生长添加剂、Penicillin、Streptomycin等
    产品货号 P24321
    换液频率 每2-3天换液一次
    生长特性 贴壁
    细胞形态 梭形、多角形
    传代特性 不增殖;不传代
    消化液 0.25%胰蛋白酶
    培养条件 气相:空气,95%;CO2,5%

    小鼠骨细胞体外培养周期有限;建议使用配套的专用生长培养基及正确的操作方法来培养,以此保证该细胞的最佳培养状态。

    客户收到细胞后,请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操作。

    1. 取出T25细胞培养瓶,用75%酒精消毒瓶身,拆下封口膜,放入37℃、5%CO2、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中静置3-4h,以稳定细胞状态。

    2. 贴壁细胞消化

    1)吸出T25细胞培养瓶中的培养基,用PBS清洗细胞一次;

    2)添加0.25%胰蛋白酶消化液1mL至T25培养瓶中,轻微转动培养瓶至消化液覆盖整个培养瓶底后,吸出多余胰蛋白酶消化液,37℃温浴1-3min;倒置显微镜下观察,待细胞回缩变圆后,再加入5mL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;

    3)用吸管轻轻吹打混匀,按传代比例接种T25培养瓶传代,然后补充新鲜的完全培养基至5mL,置于37℃、5%CO2、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中静置培养;

    4)待细胞完全贴壁后,培养观察,用于实验;之后再按照换液频率更换新鲜的完全培养基。

    3. 细胞实验

    因原代细胞贴壁特殊性,贴壁的原代细胞在消化后转移至其他实验器皿(如玻璃爬片、培养板、共聚焦培养皿等)时,需要对实验器皿进行包被,以增强细胞贴壁性,避免细胞因

    没贴好影响实验;包被条件常选用鼠尾胶原Ⅰ(2-5μg/cm2) ,多聚赖氨酸PLL(0.1mg/ml),明胶(0.1%),依据细胞种类而定。悬浮/半悬浮细胞无需包被。

    四、注意事项

    1. 培养基于4℃条件下可保存3个月。

    2.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,请注意保持无菌操作。

    3. 消化过程中,胰酶消化时间不宜过长,否则会影响细胞贴壁及其生长状态。

    4. 建议客户收到细胞后前3天每个倍数各拍几张细胞照片,记录细胞状态,便于和技术部沟通;由于运输的原因,个别敏感细胞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,请及时和我们联系,详尽告知细胞的具体情况,以便我们的技术人员跟踪、回访直至问题得到解决。

    5. 该细胞只可用于科研。

    备注:由于实验所用试剂、操作环境及操作手法的不同,以上方法仅供各实验室参考

 

联系我们

TEL:021-34661275  点击拨打热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