规格 | 价格 | 库存 |
---|---|---|
2×200ml/Kit | ¥ 1980 | 1 |
人&各种动物血管内皮细胞分离液实验方法
【包装规格】
2×200ml/Kit
【产品组成】
为方便广大用户使用,试剂内容如下:
| 名称 | 规格 |
A | 分离液 1 | 200ml |
B | 分离液 2 | 200ml |
C | 匀浆冲洗液(赠品) | 200ml |
D | 组织样本稀释液 (赠品) | 200ml |
E | 清 洗 液 (赠 品) | 200ml |
F | 洗涤液 (赠品) | 200ml |
G | 说明书 | 1 份 |
【实验前准备】
1. 适用仪器
最大离心力可达 1200g 的水平转子离心机。
(离心机使用时调整为慢升慢降(具体参数请咨询离心机厂家)建议升速(指开始启动→达 到设定离心力)的时间、降速(指设定离心时间完成→机器完全停止)时间均控制在 3 分钟 左右。)
2. 实验最佳分离时间
为获得最佳的实验结果,最好在取样 2h 内进行实验,样品存放时间越长,细胞分离效 果越差。样品放置超过 6h 后分离效果更差甚至不能达到分离目的。
3. 分离液的使用环境
a. 分离液需常温(15℃-25℃) 避光保存,严禁冷藏冷冻保存;
b. 使用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(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内),并在 20℃-25℃环境温 度下进行操作,20℃条件下分离效果最佳。超出此温度范围,有可能使分离液密度发生 改变,造成分离效果不佳。
4. 无菌离心管
序号 | 产品名称 | 规格 |
1 | 无菌玻璃离心管/5mL(随试剂盒附赠 5 支) | 100 支/包 |
2 | 无菌硅化离心管/10mL(随试剂盒附赠 5 支) | 100 支/包 |
3 | PBMC 高效离心管/50ml | 20 支/盒 |
4 | PBMC 高效离心管/15ml | 5 支/包 |
5. 参考值(目的细胞参考范围)
本试剂盒可保证目的细胞的提取率大于 80% ,不是纯度。如需获得高纯度目的细胞, 请配合免疫磁珠分选。本试剂盒可减少磁珠的使用量,减少成本。
【检验方法】
全过程样本、试剂及实验环境均需在 20±2℃(试剂需要复温。夏季 20℃ , 冬季 25℃ 。)的条件下进行。
【血管内皮组织单细胞悬液的制备】
1. 取组织块称重后,用眼科剪刀无菌操作,将血管内皮组织剪成小块。
2. 将组织块放在 70µm 细胞筛网(产品编号:TBDTM-SC ,需要另购)上,用研磨器反复揉 搓,边揉搓边加入匀浆冲洗液 (以 0. 1g 组织为例,约加 5-8ml) ,使细胞全部通过筛网 冲到离心管中。
注:需要让细胞形成单个的细胞悬液冲到离心管中,而不是被揉搓研磨挤压到离心管中。
目的:使血管内皮组织形成单个的细胞,而不是成团或碎片组织。单个的细胞更易分离。
3. 弃去筛网,组织研磨液经 300-400g ,离心 10min ,弃去上清。
4. 用组织样本稀释液重悬组织细胞,将细胞悬液细胞浓度调整为 2×108-- 1×109/ml (以 0. 1g 组织为例,约使用 0.5- 1ml 组织样本稀释液重悬细胞) ,备用。
注:A. 多个动物血管内皮组织需要分离时,应逐个单独进行,不可同时混合进行揉搓研磨。 B. 若发现匀浆冲洗液冲洗的细胞粘度较大,可进行以下处理:
①配置新冲洗液:4 份的匀浆冲洗液加 1 份的胰蛋白酶/EDTA 消化液( 需自备或另购)进行稀释,配置为新冲洗液。
②离心管预处理:再研磨开始之前,在离心管中加入 0.5-1ml 胎牛血清,进行保护
和终止胰蛋白酶/EDTA 消化液。
③再进行 2,3,4 实验步骤即可。
根据血管内皮组织样本单细胞悬液的量,分以下两种情况:
情况 A:样本细胞悬液量 0.5-1.5ml 时,实验方法如下:
1. 取一支 5ml 无菌玻璃离心管(货号:TUB2016),先加入 2ml 分离液 1,后缓慢加入 1ml 的分离液 2 ,形成梯度界面。再缓慢加入 0.5- 1.0ml 样本细胞悬液。样本细胞悬液小心 加于分离液液界面之上,各液面
分层一定要清晰。(分离液总量不得少于 2ml ,样本细 胞悬液不得少于 0.5ml)
慢加入 0.5- 1.5m 样本细胞悬液。样本细胞悬液 小心加于分离液液界面之上。(分离液总量不得少于 4ml,样本细胞悬液不得少于 0.5ml)
2. 以 450g ,离心 30min 。(注:如改变样本细胞悬液及分离液用量,需相应调整离心力 及离心时间;如使用 5ml 无菌玻璃离心管,可能需要使用 50ml 的 PBMC 高效离心管。)
3. 离心后,此时离心管中由上至下分为六层。第一层为组织稀释液层。第二层为环状乳白 色内皮细胞层 (第一层白环及上层 50%分离液 2)。第三层为环状乳白色单个核细胞层(下 层 50%分离液 2 及第二层白环) 。第四层为透明分离液 1 液层。第五层为粒细胞层。第 六层为红细胞和组织细胞碎片层。
4. ①小心吸取组织稀释液层转移到新离心管 A 中。
②小心吸取离心管中的环状乳白色内皮细胞层转移到新离心管 B 中。
③小心吸取离心管中的环状乳白色单个核细胞层转移到新离心管 C 中。
5. 向含有内皮细胞的离心管 B 中,加入 5- 10ml 洗涤液,混匀细 胞。
6. 400g ,离心 10min 。弃去上清。
7. 用吸管吸取 5ml 清洗液重悬所得细胞。
8. 250g ,离心 10min ,弃去上清。
9. 重复清洗两次,弃去上清,用 0.5ml 清洗液或根据下一步实 验要求加入相对应液体,重悬所得细胞。
分离图例
情况 B:样本细胞悬液量 2.0-3.0ml 时,实验方法如下:
1. 取一支 15ml 无菌离心管,先加入 5ml 分离液 1 ,后缓慢加入 2ml 分离液 2 ,形成梯度 界面,再缓慢吸取 2-3ml 样本细胞悬液加于分离液液面之上。各液面分层一定要清晰。
(总液体量不得超过 2/3)。
2. 以 600g ,离心 30min。
3. 离心后,此时离心管中由上至下分为六层。第一层为组织稀释液层。第二层为环状乳白 色内皮细胞层 (第一层白环及上层 50%分离液 2) 。第三层为环状乳白色单个核细胞层 (下层 50%分离液 2 及第二层白
环) 。第四层为透明分离液 1 液层。第五层为粒细胞层。 第六层为红细胞和组织细胞碎片层。
4. ①小心吸取组织稀释液层转移到新离心管 A 中。
②小心吸取离心管中的环状乳白色内皮细胞层转移到新离心管 B 中。
③小心吸取离心管中的环状乳白色单个核细胞层转移到新离心管 C 中。
5. 向含有内皮细胞的离心管 B 中,加入 5- 10ml 洗涤液,混匀 细胞。
6. 400g ,离心 10min 。弃去上清。
7. 用吸管吸取 5ml 清洗液重悬所得细胞。
8. 250g ,离心 10min ,弃去上清。
9. 重复清洗两次,弃去上清,用 0.5ml 清洗液或根据下一步实 验要求加入相对应液体,重悬所得细胞。
分离图例
【分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方案】
情况一:内皮细胞层和单个核细胞层混在一起不能分开
1. 吸取全部白色环状细胞层,清洗后用组织样本稀释液 1-2ml 重悬细胞。
2. 使用分离液 2 重新提取内皮细胞。
3. 取 15ml 离心管,加入 4ml 分离液 2 ,将用组织样本稀释液重悬的 1-2ml 细胞缓慢加于 分离液之液面上,400g ,离心 20min。
4. 离心后,离心管可分为 4 层,第一层组织稀释液层,第二层内皮细胞层,第三层分离液 层,第四层单个核细胞层。
5. 可重复检验方法中的目的细胞洗涤方法,获得内皮细胞。
【注意事项】
1. 全过程样本、试剂及实验环境均需在 20±2℃的条件下进行。为获得最佳的实验结果, 最好在取样 2h 内进行实验,样本存放时间越长,细胞分离效果越差。样本放置超过 6h 后分离效果更差甚至不能达到分离目的。
2. 本实验最好不使用高聚合材质(如聚苯乙烯)的塑料制品,应使用无静电、低静电离心 管及未经碱处理过后的玻璃制品,因为静电作用将导致细胞贴壁、碱处理的玻璃表面会 变成毛面,影响细胞分离效果。
【储存条件及有效期】
常温保存,有效期 2 年。本品易感染细菌,需无菌条件操作。无菌条件下操作,启 封后置常温保存。如 4℃保存,本分离液易出现白色结晶,影响分离效果。
【参考值(参考范围)】
本实验内皮细胞提取率大于 80%。
【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】
1. 由于血液粘度、细胞密度等差异可能造成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如下表所示:
出现情况 | 出现原因 | 建议解决方案 |
离心后目的细胞存在于血浆层或稀释液层 | 转速过小或离心时间过短 | 适当增减转速 |
离心后目的细胞存在于分离液中 | 转速过大或离心时间过长 | |
离心后白环层弥散 | 细胞密度过大 | 调整细胞密度 |
离心后白环层太浅或看不见 | 细胞密度过小 |
2. 离心力公式
3. 本分离液分离细胞的原理为密度梯度离心,其密度与温度、大气压等密切相关。不同地 区客户可根据当地情况对离心条件进行适当调整。建议对离心条件进行调整时,恒定离 心时间,对离心转速进行调整。
4. 本分离液依照国际标准,全部使用药用级原料,性能指标与国产同类产品略有不同,可 能出现红细胞沉降不完全的情况,可以适当加大离心转速。
注:在对离心条件进行调整时,离心转速的加减以 50- 100g 为基数,直至达到最佳分离效果, 离心力最小不得小于 400g ,最大不得大于 1200g 。离心时间以 20-30min 为准。